9月8日,重庆证监局对国联民生(601456)证券重庆五红路证券营业部出具警示函,缘于该部在总部明确要求下仍未及时跟踪、处置2名客户账户“强行登录老平台”的异常情形。作为首家在新“国九条”后完成并购重组并更名的券商,国联民生在上半年业绩大幅反弹的同时,正面对艰巨的内控统一、队伍融合与业务架构调整挑战。
年内多起合规事件
重庆证监局公告显示,重庆五红路营业部于2019年11月1日接到公司财富管理总部邮件,明确两名客户账户存在强行登录老平台的异常,要求该部开展适当性管理与风险揭示,但营业部未按要求及时跟踪与处置。重庆证监局于2025年9月8日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这反映的是,总部到网点的风控指令“最后一公里”失效;适当性、账户行为监测和客户告知机制未能形成闭环以及对存量系统的技术和运营侧风险识别不充分。
而这并非国联民生证券年内首次收到监管函。6月,江苏证监局对国联民生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所涉事项包括重大事项未报告、廉洁从业内控制度不完善、部分费用支出缺乏明确内部流程与标准等,并记入诚信档案。7月,山西证监局对国联民生下属企业民生期货有限公司又出具警示函,理由包括对分支机构管理不到位、报告不及时等。另外,投行业务更是违规的重灾区,在龙力生物财务造假引发的投资者诉讼一审判决中,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公司被判在5%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涉1375万元;民生证券2024年12月因福特科光电科创板IPO项目未有效核查资金占用和研发信息,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又在2025年4月因迪嘉药业创业板IPO保荐项目中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独立性、资金流水及内控缺陷而遭到深交所“书面警示”。
从业绩修复到治理统一
2023年,原民生证券大股东陷入债务危机,国联集团通过竞拍获得控制权,并于2024年完成定增合并,2025年正式更名“国联民生证券”。财务表现方面,国联民生上半年业绩修复明显,尤其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修复力度较大。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269.40%,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185.19%,即便剔除民生证券纳入合并报表的影响因素,公司业绩仍实现了大幅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上半年仅4.99亿元,同比下滑92.16%。
从各项业务来看,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营收11.95亿元,同比增长215.76%;投资银行业务为5.44亿元,同比增长214.94%;证券投资16.87亿元,同比高增14052.11%;资管及投资管理仅为2.94亿元,同比下滑8.23%。另外,母公司口径净资本177.54亿元;风险覆盖率294.23%、流动性覆盖率222.66%,均显著高于上年末。
对于国联民生而言,并购整合之路还没走完,在合并之前,民生证券投行业务执业质量已连续两年被中证协评为C类,2024年,民生证券主动撤回29家IPO项目,撤否率超过60%。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虽有所改善,但仍多次受到监管处罚。今年的“责令改正”“警示函”均指向制度与流程颗粒度不够,这需要把两套内控体系拉齐到一套“可追溯、可问责”的框架,完善新老平台并行期的风控管理。